2010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教案文学常识及名篇名句题型回顾与预测综观近年高考“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命题,命题始终遵循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在诗文补写式传统题型基础上略有创新,注重试题之间内容的统一,着重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兼顾情境的设置。考查内容以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为主,部分地区涉及高中课内文学常识的考查,但分值较少。(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命题特点选句内容有五种情况:1.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勇担责任的句子。3.描写锦绣河山、优美意境的名句。4.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创新变革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名句。5.解释文章中心的句子。总体上看,课内为主,诗文兼顾。课外为辅,一般只有一个。命题形式特点:直接填空题和理解式默写、情景式默写、开放型默写四种题型并呈。此外,近年高考特别强调必诵篇目的整篇识记,命题设计突出考查整篇、整段的背诵。(二)识记重要作家及作品和文体常识命题特点 2009 年“文学常识”考查呈现出如下五个新的命题特点: 1.考查省市增多。 2.考查范围扩展。2005 年对“文学常识”考点考查的范围相对还比较窄,主要集中在对作家、作品的考查;2006 年在此基础上又扩展到了对文学体裁常识、风格流派、文学运动的考查 。2007 年大纲卷仍坚持了这个特点,课标卷较保守,没有什么大的变化。3.考查难度加大。2005 年侧重于对单个作家、作品的“点”上的考查,难度相对较小;2006 年更侧重于“线”性考查,强调串联性、迁移性和综合性,难度明显加大。2007 年大纲卷仍坚持了这个方向,比如全国卷的名句默写明显就是线性的,考查学生背诵能力。 4.考查题型趋同。从 2005 年到 2009 年,对“文学常识”考点考查的题型更趋向于采用“混合填空”题型。5.文学常识赋分权重有变化。一般不超过 2 分。2009 年的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总要求是:“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具体要求为“识记(A)”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 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② 识记文学体载常识;用心 爱心 专心③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从近 3 年课标地区的考试实践来看,除福建卷在 2008年单独考查了“名著赏析”外,其余省市除浙江单独考查外,多数与名篇名句.古诗文阅读甚至现代文阅读结合考查。“作家作品”考查“重要”的,“文学常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