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高考政治备考——重要知识复习策略(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高考首先是考知识。高考是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 选择题的准确率: 30%是对题意的理解,70%是对题肢即基础知识的理解 综合题: 答案的 70%是学科语言——基础知识,30%是对材料的分析与归纳。评卷操作程序:点踩点给分的原则与快速扫描关键词给分的特点表明,学科知识是得分的根据。越是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关键时期,越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最后阶段对知识的复习,应该做到:一、要全面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对考点内容要准确理解,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要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在提高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二、系统整理与记忆主干知识,做到逻辑清晰,要点完备。三、围绕热点问题,重构建知识体系,体现综合性。 四、重视新教材、融合新教材的相关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常识》一、教材特点: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为主线,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为逻辑(教材结构),涉及政府、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四大主体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1.与计算有关的知识(1)价值量、供求与价格三者的关系;(2)货币的流通规律与价格的关系;(3)股票价格;(4)经济效益;(5)社会总产值与 GDP、国民收入的关系;(6)银行利润;(7)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8)外汇汇率与人民币升值贬值2.宏观调控的手段——税收与价格三、根据热点问题重新构建知识 1.统筹城乡发展(略,见热点专题)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略,见热点专题) 3.扩大就业 (1)为什么?(2)政府应该怎样扩大就业?(从经济常识的不同章节、不同角度分析归纳)(3)劳动者应该怎样实现就业?(参考新教材《经济生活》) 4.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制约消费水平的因素(怎样提高消费水平的思路)、消费环境、条件的改善对扩大消费的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生 产产消消 费费决定决定消费对象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调节生产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反作用反作用第二部分——《哲学常识》一、教材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二(上)P42)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第一课)辩证法 (第二、三、四课)认识论 (第五课、第八课第一节第一、第三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