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高考二轮复习学案政 治第二部分:热点专题专题三 聚焦乌鲁木齐“7·5”事件 加强民族团结【学法导航】一、典型易错内容:1、民族区域自制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民族平等原则与民族间事实上的差异、差距3、宗教的本质与我国宗教状况的根本变化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5、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宗教与邪教高☆考♂资♀源€网6、正常的宗教活动与恐怖主义二、知识梳理:1.民族概况:(1)含义。(2)民族是个历史范畴,和阶级国家一样,都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的形成是以共同的地域为基础。(3)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 前二者是后二者形成的前提,后二者的形成又促进了前二者的发展。共同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4)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其中有 55 个少数民族。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5)我们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根本原因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灭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政治、经济、文化),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2)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3)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内因);同时也离不开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及发达地区的支持(外因)。(4)三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1)含义:(略)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注意: 民族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我国民族状况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