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解析第一单元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1、哲学与世界观联系:(1)二者对象相同,即都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2)二者属于意识范畴,都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都对人们的行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而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2、世界观与方法论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区别: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则是从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角度思考问题。3、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发展要以哲学为指导。二、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物质区别:二者具有物质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联系: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之中,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所以二者是共性和个性关系,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三、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而客观存在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四、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反作用五、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2、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3、总之,事物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动着的事物,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因而,任何客观实际都是当时当地的实际,是具体的历史变化着的实际。因而,从实际出发就只能从具体的历史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注:对问题(1)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问题(2)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七、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一)古希腊、罗马的朴素唯物主义:它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只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二)16 至 18 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1、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