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高考政治必考考点与题型大盘点一、价格【主要知识点】①从货币的职能看。价格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产物,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②从价格的形成看。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供求关系来实现的。③从价格变动的影响看由于需求具有弹性和关联性,因而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生活。价格变动也会影响生产,能起到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作用,因而价格涨落可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④从价格涨落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持续全面上涨,意味着经济趋热、通胀风险在积聚,反之,则意味着经济趋冷、通缩风险在加剧。【命题新动向】①此知识点易考计算题,以往多要求依据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计算商品的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量等的变化;今年可能会出现依据商品的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量等的变化,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变化。②以函数图像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物价、供求、劳动生产率、收入水平、需求弹性及关联性等等之间关系的理解。③运用价格形成因素、需求弹性及关联性等知识,分析我国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国家控制物价上涨的各项措施④运用价格涨落所提高的经济信息的知识,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物价结构上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动因。⑤可将价格、消费结构、通胀和通缩、财政作用、宏观调控等知识有机结合命制综合性较强的图表类主观题。【典型例题】(无锡期中考试卷)例 1、2009 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210 元,2010 年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只有 140 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是因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A.提高了 70%B.降低了 60%C.提高了 50%D.降低了 40%【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依据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计算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从单位商品价值量从 210 元降至 140 元,说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了。如果设定 2010 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x%,则具体计算过程是:210÷(1+x%)=140, x=50。正确答案为 C。(原创)例 2、材料一:2010 年 1 月至 10 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注:3%是国际公认的 CPI“安全警戒线”,超过 3%就意味着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