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 2 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三中的背景、内容、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意义②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意义了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表现及意义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新时期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和意义【基础知识梳理】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思想基础。③邓小平的讲话确立指导思想(2)主要内容: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3)历史意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内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竞争机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4)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5)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改革进一步深化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1)过程:①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 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③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