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碳骨架的形成;了解碳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体内存在的四大类碳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2.了解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糖类的种类;了解单糖和二糖、多糖的关系;了解动植物细胞内所含的各种糖类及其作用。3.了解糖类鉴定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学会食物中淀粉和还原糖的检测。【能力目标】1.通过对碳骨架的形成、碳化合物结构模型的分析,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碳化合物多样性、碳化合物结构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2.通过对各种糖类性质的比较,训练学生类比归纳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及对材料的归类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碳化合物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当今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是与理化知识发展分不开的,物理、化学的先进实验手段是对生物科学的武装;同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学生之间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集思广益的好处,培养合作的意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课先介绍了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引出碳骨架形成的教学。同时碳原子要与别的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的教学也可以延伸到碳与氢、氧、氮、硫、磷等结合,从而得出碳是所有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然后再对生物体内四大类碳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加以介绍。这一部分立足于使学生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剖析化合物的结构组成,为学习后面的生物体内的碳化合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打好基础,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结构。在学习了碳化合物的基础上,学习糖类知识是一个知识迁移和提升的过程。教材中用非常简练的文字描述糖的种类和功能,却有一个非常直观的糖类分子结构图,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突出了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的培养,这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糖类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教材又在蛋白质后安排了一个用化学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方法,更突出了本教材体现新课标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理念。由于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而糖类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更是我们的主食,所以本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