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只干了一件事——读完《清代通史》大学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刚进大学时,张晓进和他的室友最常讨论的问题是:大学四年,你想得到什么。张晓进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出书完全是他计划外的事情,但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最初的构想是好好读几本书,把书读到自己肚子里,也算不白来大学一趟。那个时候,古籍特藏库还不让大一的学生进去,后来他向一个大四师兄借了校园卡,刷开了那扇对他来说无比神秘的大门。张晓进完全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读《清代通史》,好像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大一上学期过半,关于“大学四年,你想得到什么”的宿舍讨论得出了结果——大学期间能够做好一件事就算成功。“我能做好什么事情呢?后来我想,干脆把古籍特藏库里的《清代通史》全部读完吧。”张晓进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总是没错的。给自己定了这个目标之后,他开始更频繁地往古籍特藏库跑。“大二那段时间,完全读入迷了,每天睁开眼睛就想着去图书馆看书。”为了避免有人打扰,张晓进干脆将手机关机,捧一本书就在里面过一天。三个月满文攻坚战在读《清代通史》第二卷时,张晓进开始做些简单的笔记,将读书时遇到的疑问和困惑记在本子上,回宿舍之后自己上网查资料;而网上查不到的,他就进行标注,去历史学院请教老师。最棘手的问题,出现在大二下学期。“蝌蚪文!”那天,张晓进像往常一样翻开《清代通史》,却惊讶地发现这一卷是用满文写的。想着干脆跳过这一部分,他又在书架上往后抽了几卷书,结果发现还是满文。“当时真的在想要不要放弃了。”那天,张晓进早早地回了宿舍,很是纠结。放弃,觉得心有不甘,毕竟这是自己定的大学任务;不放弃,满文要怎么读懂?最后的决定还是坚持。张晓进去北京大学图书馆借了满文字典,去清史研究所求助老师,给自己进行满文启蒙。还用了一种最笨的方法,就是去国家图书馆看满文版的《清代通史》,将他看的《清代通史》的汉语部分和它的满文部分对照,就能大概知道这些满文是什么意思了。张晓进用三个月的时间打了场满文攻坚战。随后,张晓进动了整理笔记的心思。不料,这一整理便一发而不可收。笔记本上简单的几个字、几幅图,张晓进扫一眼之后,脑海中就能立刻浮现出具体的故事细节、前后的历史过程,一千字的笔记被他扩容到一万字。谈到整理笔记的过程,张晓进也显得兴奋起来:“那段时间真的就是文思泉涌。”这知识有用吗文思泉涌的结果是 116 万字的书稿。当然,那个时候,张晓进并没有把这些看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