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2年高一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四) 战火中救书

2012年高一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四) 战火中救书_第1页
1/1
战火中救书 作者:查一路 《新民晚报》2012 年 6 月 26 日 战火纷飞的年代,市井的人们囤积的是金银细软,书籍遭受劫难。而那些孤本善本,是民族文化的珍贵遗存。 抗战开始,上海文化人郑振铎眼见许多珍贵的图书毁于兵燹或落入敌手,心急如焚。 而与此同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显露出来——一些藏书家从前不愿意出售的图书,此时因为生计,开始将自己的珍藏抛售市场。郑振铎见此机会,向当时的重庆政府呼吁抢救图书,他把救书当做一场战争。 当时陈立夫任教育部部长,他采纳了郑振铎的意见,拨出专款 200 余万元,专门用来收购流散出来的孤本善本。 郑振铎开始在战火中救书,由此记下了一本《求书日录》。《求书日录》里记了这样一件事:清初着名藏书家钱遵王《也是园书目》开列了失传的元明杂剧,郑振铎对其心仪不已,他深信它们尚在人间。果然,战火一开,即现身苏州地摊 30 余册。一得到消息郑振铎马上动身前往苏州,赶到时 30 余册孤本已被书商孙某所购。听说政府拨专款购书,于是孙某奇货可居,标出一万元的高价,且必须在十几天内交割。后经软磨硬泡,价格降到 9000 元,但在当时仍是个大数目。可是,郑振铎认为,它的文化历史价值远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时间急迫,尽管郑振铎多封电报催促,教育部的专款仍杳无音信。郑振铎如热锅上的蚂蚁,只好硬着头皮四处借钱。等钱凑够了,郑振铎自己的大衣和帽子都已送进了当铺。 买下这套元明杂剧孤本的那天,郑振铎百感交集,就像一位父亲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看这些朝思暮想的泛黄的书页,感觉自己赢得了一场战争。后来,经他整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孤本元明杂剧》。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半年后,他竟然收到了教育部寄来的汇款。这笔钱,其实早已汇出,只是由于战乱,在邮路上耽误了近半年才到他手中。郑振铎事后很感慨:这个民族是无法被打垮的,因为它没有因为战争而遗忘了文化。 据说,郑振铎在上海“救书”的 4 年,犹如特工潜伏。他每天都像在搞地下工作,服饰打扮不断变换,居无定所,深居简出,不参加任何婚丧宴席……他为此说过一句话:“夫保存国家文献、民族文化,其苦辛固未足垺攻坚陷阵……然以余之孤军与诸贾竞,得此千百种书……则亦无悔!” 在他看来,爱书,就是爱国;救书,就是救国。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而书籍正是文化的载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2年高一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四) 战火中救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