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试说明学习要求李 贽 、 黄宗 羲 、 顾炎 武 和 王夫 之 的 思想主张。1. 联系必修Ⅰ专题一“明清专制主义强化”和必修Ⅱ专题一“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2.从时代、代表、主张、影响等方面,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内容。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3. 从政治、经济、思想学说、价值观等方面知道明清儒学是如何冲击传统的。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李贽,明朝后期人,著有《焚书》《藏书》,自称异端。1、思想背景:①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②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者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③社会吏治腐败,道学家伪善无能。2、思想主张:①破除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②挑战正统思想,抨击一些传统观念,强调发展个性。(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传统观念,肯定自由恋爱,寡妇再嫁,武则天,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③ 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都是人伦物理。3、评价:他的思想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带有民主性色彩。(资料:自私心是人的天性——李贽)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共同的生活背景:明末清初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处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动荡年代,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都参加过抗清斗争。2、各自代表作: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王夫之《读通鉴论》。3、进步思想主张:(1)黄宗羲(梨洲先生):①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提倡“法治”(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④经济:农工商皆本,是资本主义萌芽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作用: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顾炎武(号亭林):①主张经世致用,实践中求真知,解决民生的现实问题。《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实用价值。——作用: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②《日知录》中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被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王夫之(船山先生)——唯物思想家① 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