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情分析】考纲解读命题规律1.理解区域的概念、特征和区域间的差异性,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明确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结合某区域发展状况,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理解发展问题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3.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和成因,理解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分布、危害及治理措施。了解中亚、北美、澳大利亚及非洲的荒漠化问题,并与我国荒漠化进行比较。4.了解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原始森林的分布。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生态脆弱性。5.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分析其作为我国能源基地的区位条件,掌握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与方法。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6.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河流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背景,学会评价的方法。了解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以大江大河的治理为背景,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地理条件、基本内容与区域发展的关系。7.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8.理解区域在资源、交通、人才、科技、市场、政策等方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学会分析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对策。学会利用图表资料分析、论证某1. 近几年的高考题多以某区域(一般是课本没出现过的区域)为切入点,考查该地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自然特征,从而考查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的思路与措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型多以综合题出现,对学生要求比较高2. 资源、能源的开发是长期热点,近几年的高考题多侧重考查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考查方式多以综合题出现,信息多以区域图、柱状图、流程图等形式呈现,兼顾考查课标中的各种能力要求3. 近几年的高考题多以某区域为切入点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多结合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考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以综合题出现4. 近几年的高考题多以图表为背景,以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多角度考查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区域工业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