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2.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重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难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素质要求〗 知识方面: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运用:运用这一原理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能力方面: ⑴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时,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 ⑵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重点解决办法】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 之所以说这是重点,是因为: (1)从理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 (2)从实践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建设有申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从认识论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既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学习这一原理,有利于我们领会这些科学方法的精神实质,逐步学会在实践申加以应用。 同时,这又是教学难点,因为矛盾普遍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理论性很强,又很概括、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其申尤其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更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 《课程标准》只是在 "教学内容"一栏中规定要讲述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而在"基本要求"中直接提出"运用",没有讲明把这个原理讲述到什么程度。大家知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内容极其深刻。对高中学生究竟要不要讲,讲到什么程度为宜,是有不同意见的。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就把 "难题"留给了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对这个原理的叙述,限定为最基本的东西,着重强调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教材所述道理是清楚的,也举了不少事例。但是,学生还会感到难以理解。教学要注意对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