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2 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能力目标: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2)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 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3)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4)教学建议:本节内容从问题探讨――奶牛的产奶和生长速率引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讨论。在教学内容的 安排上,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即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由表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即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 。教材一开始就从“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展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讨论 。在内容的表述注重建立一对性状与两对性状的联系,单独分析粒形与粒色遗传现象,并在旁栏思考题中从数学角度引导学生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在遗传图解中运 用了棋盘法与分枝法对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释和验证。 在讲述两大遗传定律后,利用思考与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引发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突出了本章教材的主旨--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节的内容与第 2 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 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第 6 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 7 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紧密的联系。《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 学家的实验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1 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是学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的重要基 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因此它不仅是本章重点,更是整个模块的重点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具有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所以以问题为线索,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思考、观察、讨论,还应让学生读图,析图,写遗传图解来完善学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考虑用以下方法:1、采用探 究式教学方法是我讲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