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刺绣阅读 撒拉族刺绣阅读 撒拉族刺绣是撒拉人以勤劳和智慧制造的一门艺术,不仅形式多样,工艺精湛,更因其丰富的内涵而大放异彩,没有文字的撒拉族,天才地运用了刺绣,表达民族迁徒、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再现风情民俗,寄其精神向往。 撒拉族刺绣源远流长,集传统文化、风俗、地域特征于一身,是一种民间习俗,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在过去,撒拉族不论家境贫富,大姑娘、小媳妇们都要学习掌握刺绣、学习家里各种针线活儿的刺绣技能,她们在闲着时,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或坐在树下,或坐在热炕头,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她们在每一件生活用品上都施之以智慧,倾注着感情,巧手绣出一件件精致的刺绣作品,为的是绣上美丽的新装过门,因为,在当时,一个好女子只有必备了缝纫、刺绣才有资格出嫁,或讨的男方的高兴,所以,大多数女孩从十岁左右就开始学习各种刺绣技艺,当然,她们的这种学习是没有专门的老师,主要是通过家传(从母亲或奶奶熟练的针线刺绣中)或互相之间的沟通而得到启发和培育的,并得以延续下来的,女孩子就在少年时就受到了家庭的熏陶,要从小学习刺绣,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从简单的牡丹花、荷包开始,渐渐将花鸟虫鱼、山水人物一一练习得熟透,直到十六七岁出嫁时(撒拉族早期有出嫁早的风俗)就掌握了一定的刺绣方法和技巧,在不同的底布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刺绣各种自己所喜爱的图象,特别是给新郎做的枕套、布鞋、鞋垫、围裙等就更加细心,都是用自己的手精心设计和刺出来的,五彩线刺出的一朵朵娇艳的花朵,一片片青翠的绿叶,在姑娘媳妇们简单的重复、对称中体现出古朴、美观、大方的风格,其中,枕头顶最为重要,最为精彩,而且更吸引人了,成为人们的抢手货,摆在家里赏心悦目,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和风土人情的特色,这又令她们光彩照人。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与浓厚的宗教气息的青海循化,刺绣业千回百转,一直生生不息,经过了一段长期的封闭状态后,又从容地保留和完善了自己的原始风貌,在工业经济快速进展的今日,针对撒拉族观念传统,妇女外出困难,就业率低的实际和当地旅游业蓬勃进展的契机,当地政府不断挖掘、整理其广泛的刺绣基础以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将刺绣工艺业已列为“阳光工程”,积极的开发为民族民间工艺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并且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既有创新能力又善于经营的企业家,这更大的增强了撒拉族居家妇女学习这门刺绣艺术的愿望,使昔日不甘抛头露面、整天围着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