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种严重误导消费的食品标签 作者:珠然 《青年参考》2012 年 7 月 14 日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等说明物,可能是厂商最常用的误导性小花招之一。当你在超市里放下一盒食品,转而拿起另一个标有“无脂肪”或“全天然”的盒子时,你可能已经上当了。 按规定,食品标签上不得出现错误的、引起误解的或欺骗性的描述或介绍,但厂商经常打出漂亮的擦边球。毕竟,消费者对食品标签存有不少误解。美国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近 59%的消费者搞不懂食品标签的真正含义。下面列出了若干种最常见和最具误导性的字眼,看穿它们,就能在超市里作出更明智的选择了。 “全天然” 不要被这个词愚弄,它并不意味着其中所有东西都来自大自然。“全天然”是商家推出的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完全没有给“全天然”下过具体定义,只要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人工香料或合成物质是合格的,食品制造商就不会惹来麻烦。 “一些标注‘天然’的产品里有高果糖玉米糖浆,而公司会争辩说,因为它们都是玉米里的成分,是健康的。”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立法主任史蒂芬·加德纳说,“这可不正确。” “杂粮” 喜欢购买健康面包和饼干的消费者,会比较留意标签上是否写着“全谷物”、“100%全麦”。全麦包括玉米、糙米和燕麦,比精致粮食含有更多的纤维和其他营养成分,因为在精制过程中被去掉的部分,很多对健康有益。 不过,并不是所有颜色较深的面包、饼干都意味着健康。它们中有些是用焦糖着色的,并非全部由全麦制作,比高度精制的白面包优质不到哪儿去。真正的全麦面包中有很多小粒麦麸,肉眼就能看到,口感粗糙。 如果遇上口感细腻的“杂粮”面包,你就得看看成分表上更多的内容了。 “未添加糖分” 对特殊人群来说,这个标签很有意义。比如需要特殊饮食的糖尿病患者,就会优先选择这类产品。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糖。包括水果、牛奶、谷物和蔬菜在内的食品中天然就有糖分,因此,就算这些商品中没有人为添加糖分,它们仍含有天然糖。 另外,不加糖的产品中仍可能有其他玄机,比如含有麦芽糊精。这种碳水化合物能提高血糖。 “无糖” 无糖并不意味着这一产品含有更少的热量,其实它的热量可能反而更多。每 100 克或l00 毫升固体、液体食品中,只要糖含量小于 0.5 克,即可称为“无糖”,而它们可能还包含着其他形式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 这类产品往往含有糖醇,它虽然热量低(每克含有约 2 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