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课 荆轲刺秦王 (第 2 课时)一、逐段分析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一)、研读第 1-2 节,完成下列问题(20 分钟) 1、解释加点词语 ① 进兵北( )略( )地 ②旦暮( )渡易水 ③长侍( ) ④微( )太子言 ⑤ 谒( ) ⑥购( )之金( )千斤 ⑦秦王必说( )见臣 ⑧穷困( ) ⑨更( )虑之 2、翻译重点句子(学法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 3、文段分析思考: ① 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② 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1(二)、研读第 3-9 节,积累文言知识(25 分钟) 1、解释加点词语 l 樊於期乃前()曰 m 函()封之 n 其人居远()未来 o 太子迟()之 p 请()辞决()矣 q 皆白衣冠()以送之 r 为()变徵之声 s 发尽上()指冠 t 终()已不顾()2、翻译下列语句。(学法指导: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 ①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③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21、解释加点词语① 向北 ∕掠夺,夺取 ②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③长久侍奉 ④假如没有⑤ 请 ⑥重金征求∕当时以铜为金 ⑦同“悦”,喜欢,高兴 ⑧走投无路,处境困窘 ⑨改变 2、翻译重点句子(学法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①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②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长者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3、文段分析思考: ① 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参考答案】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写形势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② 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不凡。1、解释加点词语a 对待 b 刻毒 c 眼泪 d 可以用它来 e 握,抓住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