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年高考历史新授课学习学案(03)区域经济和中心的难以(教师版)岳麓版必修2

2013年高考历史新授课学习学案(03)区域经济和中心的难以(教师版)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1/10
2013年高考历史新授课学习学案(03)区域经济和中心的难以(教师版)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10
2013年高考历史新授课学习学案(03)区域经济和中心的难以(教师版)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3/10
2013 年高考历史新授课学习学案(03)区域经济和中心的难以(教师版)岳麓版必修 2【自主学习】一、区域经济的形成1.依据:司马迁依据汉代 ,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 、江南和 。2.表现:(1)山东、山西经济区:① 是传统的 ,开发较早,人烟稠密。② 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2)江南经济地区:① 复杂,不利于开发。② 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3)龙门碣石以北①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 或半农半牧区。 ② 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 ,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二、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南迁① 原因: 不断。② 表现:A. 两晋之际(第一次)由于 和少数民族内迁,造成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B. 之后是人口南移的第二次高潮,使南方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C. 两宋之际的 引起第三次南迁高潮。③ 影响:A. 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 ,带来了较为先进的 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B.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2)社会环境:南方社会环境相对 。 (3)自身潜力: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历程:(1)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农业:江南地区初步形成 、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手工业: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南方出现了建康等大城市。(2)中唐:逐渐超过北方。(3)南宋:经济上 的格局形成。3.影响:(1)带来 的南移。 (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 日益突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 和 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难点释疑】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转移的原因还可以从地理角度来认识: ① 气候影 响。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②水分和土壤条件。江南多以平原和丘陵区为主,土层浓厚,易于开垦和操作。茶树、甘藏、柑楠这些经济作物更适宜在江南种植;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年高考历史新授课学习学案(03)区域经济和中心的难以(教师版)岳麓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