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高考新动向】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考纲全景透析】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特征:(1)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衡量依据:丰富度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种间关系种间互助:互利共生种间斗争:捕食、竞争、寄生(3)空间结构概念: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类型: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分层现象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分层:阳光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类型:(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1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热点难点全析】一、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 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 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归纳总结: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1)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2)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