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是哪天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 4 月 5 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的节期。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 清明时节的传统惯例就是家族扫墓,祭奠先人,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扫墓遂成为每逢清明节来到时社会的重要风俗。 此外,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传统要禁火吃冷食,因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随着时间的进展,民间逐渐约定在清明节期进行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杭州清明节习俗知多少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日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予对先人的怀念。 1、亲人新逝,头三年清明必须正日子上坟 老杭州宋阿姨说,讲究可多了,小年轻是不大弄得清楚了。杭州人清明扫墓一般不叫扫墓,叫上坟。假如亲人新逝,最前头三个清明节和冬至都要上新坟,必须是正日子上坟,不然,有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太知晓礼节。三年过后,叫做上老坟,清明一般都要上坟,冬至则不一定需要,上坟的时间也被放宽为清明节的前三天、后四天。 一般上坟时,先摆好菜肴,倒好黄酒,黄酒第一次不倒满,因为祭祀中间,还要加酒,表示对祖先的尊重。然后点蜡烛,焚香(一人三支,没到场的晚辈,一般也由亲人代烧香),烧纸钱。祭毕祖先,有时,亲人们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2、不能只带清明团子和水果,最好有亲手烹制的菜肴 宋阿姨说,大多数杭州人,生前身后都讲究一日三餐的菜肴口味,认为一顿好菜好饭是莫大的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