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考试指导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解题方略素材 苏教版近几年来,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型和分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考查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筛选辨别文中重要信息,文意的分析归纳和翻译等。考生在复习这一块时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得分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方法,没有探索传记文的特点,没有发现出题规律,也没有总结做题的方法,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 一、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文体特点 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知人 知人,就是清楚地认识人物及人物关系。 高考文言文,几乎都考史传类文章,而且多选择廉吏的一生小传,选择突出人物的某一点。 其一,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写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其二,为了突出这一点,常采用人物对比的手段,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人物链,阅读时一定要理清这个人物链上的有关人物。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比人物、陪衬人物等以及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2.明事 高考文言文考题一般是人物的良好品行,在选材上是优秀人物,那么依据人物传记是“整理”而来的原则,这个整理出来的事迹一定比较集中,我们在阅读中就要牢牢抓住这一点信息去体会。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 3.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评价”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 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 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分析,也就是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 首先,高考选文一般思想性较强,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 这些年的文言文试题都有明确的指向。就内容而言,大多为古代良臣名吏,重要人物的美言、佳话、善行,要么雄才大略、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