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 飞 向 太 空 的 航 程本文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详尽生动地叙述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不仅记录了新闻事件的基本情况和经过,还直接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泛读时,把握主要事件,精读后探究写作特色,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要注意同学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检查,以避免自己单独学习时出现疏失。1.识记字词,了解作者。2.把握文章结构,概括内容要点。3.学习本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关心国家大事,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1 课时课前活动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翌年( ) 横亘( ) 橘红( ) 九霄( ) 酝酿( ) 嫦娥( ) 摘星揽月( ) 运载( ) 2.根据拼音写汉字。(dàn ) 生 (kē) 刻(yán ) 席 借(jiàn) (qiān) 名 残(yuán) (xiāo) 衣旰食 垂(xián)欲滴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横线上。(1 )树立·竖立①1960年2 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 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②我们青少年应该 远大的理想。(2 )透露·披露①我很想知道应该向他 多少有关自己的信息。②该文件 了苏联垮台背后的真相。 4.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 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 、 、 。通讯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可以有 。5.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之一贾永担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有一个著名口号叫 ,就是到新闻的源头去追寻新闻,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或者第二时间到第一现1场追寻新闻。新闻作品8 次获“中国新闻奖”或“全国好新闻奖”。2004年获第六届 。课堂活动区一、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读完全文,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结尾: 2.请你概括并展示主体部分关于中国航天史的重要事件。 二、细处探究。1.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 2.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联系平时看到的新闻,结合本文,总结一下。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却用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三、探究写法。1.本文导语的写法很有特色,运用了描写式和评论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