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5(人民教育出版社 A 版)一、背景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式 ,引导学生采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并体会公式的一些应用,同时让学生探究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与关于 n 的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2. 在教材中的地位等差数列前 n 项和是进一步学习数列、微积分的基础,与数学课程的其它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3. 重点、难点定位重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 难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推导方法及它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二、学生学情分析1、 知识准备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数列的和等有关内容。2、 能力储备学生经过初高中的数学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能力,但学生对于倒序求和的思想还初次见到。3、 学生情况我所在的学校是省示范性高中,学生基础还不错,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已经形成了较浓的自主探究氛围与合作交流意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定义以及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并理解推导此公式的方法——倒序相加法,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量; (3)会用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项和有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有名的高斯求和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第 k 项与倒数第 k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规律,然后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科学地解决问题.3、情感与价值观(1) 通过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善于反思、勤于总结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2)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