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材分析:该节教材以水资源作为案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材首先从水资源的概念入手,介绍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状况,接着辨证论述水资源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紧扣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随时空变换,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科技对水资源的利用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因此必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合理利用水资源。此部分内容穿插图片和实例,特别是通过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和咸海面积缩小的两个案例,让学生明确和巩固以上观点。重难点分析:●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难点:能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课标分析:●知识和技能:1.通过读图分析数据明了水资源的概念。2.结合事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3.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认识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提高读图分析能力。4.以我国为例,针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结合所学,学生合作探究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进而归纳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过程与方法:1、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抓住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自主学习,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调查及考察,合作交流讨论,解决所提问题,从而达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目的。2、应用相关案例,以课堂讨论和学生发言的形式,得出水资源及其利用等相关结论,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表现欲,挖掘学习潜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新课程要求。 3、分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成果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2.从全球和未来的角度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水资源有初步了解,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也不难理解。但水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了解不多,必须重点讲解;另外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和措施。2.能力基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已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推理能力,适当引导能够条理清晰地概括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突破,具备相当的资料收集能力,可以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 突出地图载体与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