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第 周 星期 共 2 课时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第三节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认识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2.了解风灾自救的重点及遭遇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大雾和沙暴天气应该注意的问题。3.结合自己家乡所在地或出行地的情况,说明自救和互救的内涵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解决方法:图示法、实践演练法等【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 缺勤登记:【板书设计】3.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一)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二)震中——避震1、黄金 12 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三)震后自救与互救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阅读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防洪准备(二)洪水应急(三)洪水中的救助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教师教、导过程设计用心 爱心 专心【教学过程】引言导入……P78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说明:……P78 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手段——地震预报至今尚未达到十分准确、足以完全信赖的地步。因而普通民众只有在灾前提高防灾意识,掌握救助常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震中生存的机会。(一)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阅读 P78,掌握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主要内容。阅读“避难袋” ,了解避难袋中装有的常备物品、重量、体积要求等。补充材料:地震前兆地震发生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如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变色、变味、变温等)、天气和动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壳变形、产生地声、地光等等,这叫做地震前兆。 (二)震中——避震1、黄金 12 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阅读、图 3.18,掌握室内避震要点。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图 3.19 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三)震后自救与互救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说明: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3、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