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海无涯“趣”作舟http://www.DearEDU.com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呑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数学也是同理,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一、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例如在讲"物体的体积"这一节课时,我先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问学生:"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生答:"石子占了一些地方,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能喝到水。"我接着指出:"石子占有的地方叫'空间'。石子放入里面后,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学生既能初步感知概念的含义,又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二、利用生活,培养兴趣。新修定的《小学数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我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生1: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的。生2:我家钟表的面是圆形的。生3: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生 4:篮球场是长方形的。……学生头脑中再现的生活中的图形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三、运用直观,发展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