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的改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⑴ 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⑵ 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⑶ 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和方法:⑴ 体验实验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的探究过程。⑵ 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⑶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 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⑵ 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题。二、设计思路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一条重要规律,它反映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跟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贯穿在本章以后的内容中,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学习掌握它,对解决力学问题,尤其是变力做功,时间未知情况下的问题有很大的方便。 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学生通过回忆初中所学的内容和实验引起思考 学生讨论,设计情景,进行理论探讨和论证,找出动能的表达式。 通过对前面探讨过程的深入思考,得出动能定理 通过具体实例,深化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解,突出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又很重要,建议安排一节习题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⑴动能概念的理解;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2.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四、教学资源 斜面、质量不同的滑块、木块等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 评一、引入新课 【板书】一、动能 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动能的初步知识,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动能? 【板书】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提问:物体的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引导学生重复初中所做得滑块撞击木块的实验。 归纳: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大,物体的能量就越大,实验中滑块的质量和速度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大,说明动能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提问:那么,到底如何定量的来表示动能呢?过渡:上一节课我 学生回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学生上台演示滑块从斜面上滑下:同一滑块,高度越高,滑块把木块推得越远;同一高度,质量越大,滑块把木块推得越远。 学生回答:力对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成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在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增加感性认识。 深化对前一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