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教案长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 77 页例 2 和教材第 78 页例3 以及课后练习“做一做”,教材第 79 页到 81 页的练习十九。例 2 是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例 3 是使学生学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能估量给定的长方形的面积,在学习活动中培育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刚认识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学习面积计算,就会用面积单位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会出现全铺和半铺。但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办法不方便,进而会想办法测量长和宽,由此推导出长方形面积公示。 2、公示的推导过程中,把全铺面积单位“行”和“列”的个数转变成长和宽就扫清了学生的障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讨论→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讨论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进展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长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 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 采纳“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