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高考地理必备素材】我国国土综合开发重大项目建设――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首都国际机场是我国最重要的机场。1959 年首都机场建成,后经过多次改扩建,1999 年达到目前的规模。现有 2 条平行跑道,67 个机位,2 座航站楼,年旅客吞吐能力为 3500 万人次,年货运吞吐能力 78 万吨。2004 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 3488 万人次,飞机起降 30 万架次,整个机场正面临着沉重压力。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需求,2004年 3 月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动工。该工程完成后,旅客年吞吐量可达 6000 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 180 万吨,飞机年起降 50 万架次,平均每天起落 17000 架次,平均每分钟起落 1 次。本期扩建工程将在 2007 年底完成,为第 29 届奥运会服务。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包括:新建 3 号航站楼,新增第三条跑道,新建航空公司设施、新货运区、专机和公务机区以及各种公用配套设施,总投资 250亿元。3 号航站楼选择了著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的方案,由国内和国际两大部分组成,建筑面积 90.2 万平方米,新增机位 99 个。第 3 条跑道长 3800 米,宽 60 米,可满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A380 飞机的起降要求。场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由目前的一条机场高速出入改变为 3 条高速和一条轨道交通同时出入。本次扩建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实现了行李高速传输,航站楼内有近500 部电梯和步道,可为旅客提供各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