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2012 高三地理学案最后冲刺之工业建设与布局旧中国“一穷二白”,工业非常落后,1949 年近代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工业部门残缺不全,工业生产水平低下,机器设备有 80%以上要靠进口;工业发展速度缓慢,1949 年几乎全部工业产品产量都低于抗日战争前 1936 年的水平;工业的地区分布也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 3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那种极端落后、畸形的状态,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结构比较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的工业发展与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变化(一)中国工业发展的特征1、工业的地位日益加强,已有相当的规模旧中国从 19 世纪 60 年代清朝政府兴办军事工业起,到 1949 年,花了近 100 年时间,仅积累起 100 多亿元工业固定资产。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低。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1949 年68.4%12.6%15.4%3.3%3.3%1983 年52.8%199660%2、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渐趋合理旧中国的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采矿业和一些机械修理、装配,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发挥原有企业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石油、化工、机械、电力、冶金等部门增长最快,基本上从无到有地建立了石油开采、稀有金属、有机化工、汽车、机车与飞机制造、重型机械制造、造船、精密仪器、电子等一批工业部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例,已由 1949 年的 73.6:26.4,调整到 1983 年的 49.6:50.4。逐渐趋于比较协调的合理状态,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工业地区布局有较大改善旧中国的工业,不仅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部门残缺不全 而且地区布局上也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表现为极不合理的畸形。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的辽宁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占国土面积 85%左右的广阔内地,除武汉、重庆等几个城市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偏集于沿海地区少数城市的工业,多数依附于外国资本,设备和原材料也多靠进口。最近 50 多年来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逐步改变原有工业地区布局状况。一方面注意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在广大内地大力建设新的工业基地。(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