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特征】本单元主要阐述了 50 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过建国初期的经济政策、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56 年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之后的二十年既有八大、八字方针调整等的成功探索,也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等的挫折,总的来说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知识网络】第一讲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点清单】1. 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调整。2. 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3. 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的经验和教训。4.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一五计划、中共八大是高考的重要考点,需要深度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文革是相对冷点,不过对于其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也要做到识记,把这部分知识作选择题准备是比较合适的。同时注意把这一讲的内容串联起来,总结出社会主义探索中的经验与教训,作为高考主观题来准备。【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到 1952 年,我国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的过程(1)从 1953 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结果: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4.中共八大(1)时间:1956 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