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关于摩擦的本质1.凹凸啮合说这是从 15 世纪至 18 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产生断裂,磨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2.粘附说这是继凹凸啮合说之后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1734 年提出,他认为两个表面磨得很光的金属,摩擦会增大.可以利用两个表面充分接触时它们的分子引力将增大来解释.20 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摩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产生了新的摩擦粘附论.新的摩擦粘附论认为: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无论做得多么光滑,从原子尺度来看都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把这样的两个表面放在一起,微凸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触间有 10-8 m 或更大的间隙,这样接触的微凸起的顶部就承受了接触面上的法向压力,如果这个压力很小,微凸起部分发生弹性形变,如果法向压力较大,即超过某一数值,即超过材料的弹性限度,微凸起的顶部便发生塑性形变,被压成平顶,这时互相接触的两物体间距离变小,小到分子(原子)引力发生作用的范围,于是,两个压紧的接触面上产生了原子性粘合,这时要使两个彼此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滑动,必须对其中的一个表面施加一个切向力,来克服原子(分子)间的引力,剪断实际接触区生成的接点,这就产生了摩擦.上述理论中的粘附理论提出的机理比啮合理论更普遍,但在不同的材料上,两种机理的表现有所偏向,对金属材料、产生的摩擦以粘附作用为主,而对木材,产生的摩擦以啮合作用为主.2.探究活动 (1)人用手握瓶子时,总是努力握得更紧一些.以保证瓶子不掉下来,这样做的点什么。从力学知识角度进行分析. (2)做下面的实验并用学过的力学知识作解释:两手伸直手心相对放在胸前(拇指朝上),将一把尺子放在伸直的两只食指上.然后两手向内用力.使两食指向内互相靠拢,可观察到以下现象.先是一只食指在尺子上滑动,接着是另一只食指在尺子上滑动.之后又是凭食指在尺子上滑动……如此反复.最后两食指相遇.尺子平稳地搁在手指上。架着尺手指为什么不能同时移动呢? (3)请设计一个测量物体与桌面之问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参考答案](1) 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手对瓶的最大静摩擦力.从而增大了瓶子的安全系数. (2)如图所示,尺子是任意搁在两食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