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力●本章概述本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由于力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学的一根纽带,包括了后面学习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所需的必备知识,所以本章的教学是很重要的.本章的教学内容包括力的概念、三种常见的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等,本章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知识衔接密切,教学中应适当复习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以便把初高中的台阶铺得平缓些.在教学时要把握好“度”.有些知识和结论在本章很难讲清楚,可作为事实让学生接受下来,在后续课程中再深入探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增加学生负担和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章只要求学生初步熟悉对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会画出正确的受力图.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的要求,应贯穿在整个力学教学中,并逐步加以提高.避免分析较复杂的情况,要层层深入.本章的重点是三种常见的力,难点是力的合成和分解,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至第四节,讲述力的基本概念和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第二单元:第五节和第六节,讲述力的合成和分解.一、力从容说课本节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图示和力的分类,其中力的概念又分别从力的物质性、力的相互性、力的矢量性、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在力的表示方法中,重点介绍了力的图示,而力的分类则分别从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进和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位于: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能在具体问题中找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3.初步了解力的分类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力的概念及力的图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力的图示的教学。结合教材特点,紧扣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结合演示进行实验归纳,采用从实例中来,到实例中去,师生互动探究,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如下:简单点题导入新课→实例探究得到力的概念→师生互动讲解力的图示,并总结力的图示的做法及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回归实例,讲解归纳力的分类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4.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二、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例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