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 1.结合教材图示资料和学生熟悉的具体城市、案例,分析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结合教材中的资料,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走向、线网密度、分布格局及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新知梳理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地形城市分布特点城市分布成因平原世界上绝大部分特大城市位于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在③____________上(1)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利于城市进一步扩大发展,还可以减少④____(3)平坦的土地用于农耕,为城市提供⑤________山区⑥____________的区域⑦____充足,水运条件便利高原热带平原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⑧______上热带地区高原上较⑨______,而平原地区过于⑩______,不适于人类居住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区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分布在具有适度⑪______、适中温度的⑫______和气候较优越的⑬____________。(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3.水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区位原因表现(2)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⑰______或⑱________。(3)影响城市的发展。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1)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的⑲__________和⑳__________。(2)城市发展:资源开采后期,要考虑城市的转型,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退。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1)大致走向:由○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及相应的运输需要确定。(2)具体走向,常受到各地○____________的影响,以地形对铁路走向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山区,铁路弯曲程度大,总长度长;在平原、丘陵区,铁路弯曲程度小,总长度短。2.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1)分布:线路常选建在○________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如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等处。(2)密度:自然条件好、○________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线网密集。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1)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________运输,陆地上适于发展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2)海港建设受到○______________、沿岸水深、附近泥沙移动及○__________等条件的影响。思维激活1.(1)试分析青海、西藏没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原因。(2)城市外部形态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2.(1)影响山区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有哪些?(2)如何确定海港的区位? 探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