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A 静电现象 元电荷一、教学任务分析电,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此已有初步感受。初中虽然学过电流、电压、欧姆定律等知识,但对静电现象却没有深入学习。而人类关于电的研究正是从神奇的静电现象开始的。学习本节,需要学生以电荷的属性和原子结构的知识为基础。本节知识 也是今后学习有关电流、电磁感应等规律的基础。本设计从“感觉静电”和雷电入手,扣动学生的心弦,通过介绍人类认识静电现象的过程,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根据实验得出摩擦起电的概念,介绍摩擦起电序列。通过定义电荷量,得出元电荷的概念。根据实验演示介绍产生和测量静电的方法。本设计以雷电现象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介绍负电荷使人快乐等设计,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物理学并不枯燥,它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电产生的原因。(2)知道电荷量的意义、符号、单位。(3)知道元电荷。(4)知道产生和测量静电的仪器。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静电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感受通过实验认识物理现象的方法。(2)通过人类认识静电现象的过程的介绍,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对静电现象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2)通过观察、分析各种静电现象和实验,养成透过现象揭示物理规律的意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3)通过雷电的危害建立生命安全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静电现象;元电荷概念。难点:静电实验中的电荷泄漏;验电器的检验功能。四、教学资源:1.器材:(1) 演示实验:感觉静电——手摇感应起电和氖泡、静电的产生——凡德格拉夫起电机。(2) 学生实验:研究摩擦起电——验电器,丝绸和玻璃棒,毛皮和橡胶棒。说明:湿度大时,课前需对所用实验仪器进行干燥处理,尽可能减小实验过程中的电荷泄漏现象。2.课件:我国古代对静电的认识 (PPT)。3.录像:雷电的威力。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静电现象,二是摩擦起电,三是电荷量和元电荷,四是静电的产生和测量。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感觉静电”和避雷针为引入,扣动学生的心弦,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激发爱国热情。在摩擦起电原因的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