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C 学习包——电磁波一、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包中电磁波的概念和性质,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应用等知识,是前面所学的电磁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等知识的继续,并与下一章要学的光的本性一章的知识相联系。本节的基本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只做定性的介绍,不作深刻的阐述。重点放在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实践、科学方法的运用和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上。学习本节内容所需准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有:(1)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播相关知识;(2)电磁学相关知识;(3)DIS 微电流传感器的使用。将“电磁波”内容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学生分组,并认领探究的课题。通过子课题 1,了解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通过子课题 2,重点探究电磁波的基本性质;通过子课题 3,介绍电磁波谱;通过子课题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危害和防护。电磁波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有重大的作用,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引入此内容的学习,既富有时代性,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究学习,将会激发学生对现代物理知识和科学的兴趣,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节内容采用学习包的形式编写,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个人-小组-全班”、“学生-教师-学生”三维一体的动态过程,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解决有关问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及其预言。(2)知道电磁波的概念及其形成与传播过程。(3)知道赫兹实验及其意义。(4)知道电磁波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基本特点。(5)初步学会用实验演示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6)学会用小实验,探究电磁波的基本性质。(7)知道电磁波谱。(8)知道电磁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危害和防护。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感受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方法。(2)通过电磁波发现过程的物理学史介绍,感受科学发展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资%源~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子课题研究内容,通过小组成员间明确各自担任的角色和任务,在探究的过程,体验具体分工、合作的愉悦和经验,形成乐于与人合作,并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氛围。(2)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实验展示、创新小实验交流,激发探究电磁波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