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三仓中学 09 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万进华 09.02.10【考点精析】考点 38: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理解)1、生产力水平2、我国的经济制度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考点 39: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了解)1、按劳分配的含义: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地位,范围,分配什么,分配尺度、分配结果)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 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① 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条件下,产品分配必然按照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前提条件)② 现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方面需要的情况下,现实的选择即“按劳分配”。③ 必要性。(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直接原因,目前,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脑体差别还存在,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不能实行平均分配,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这自然成为制约实现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按劳分配的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考点 40: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了解)(一)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1、范围:个体经济2、如何分配:扣除成本和税收3、意义: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个体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加家庭和个人收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按生产要素分配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