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 2014 年高中化学 2.1.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第一课时。从分类的角度认识化学,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连接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知识,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物质的分类已经大体讲过,但只是涉及到了纯净物的分类,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2.解析:教学设计的主线是以分类观为核心观念,通过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组织教学。在原型定向阶段,引导学生对分类的用途、意义、步骤、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进入原型操作阶段,主要是安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初中学过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制作出分类图。最后让学生评价各个小组的分类图,全面认识分类的方法,并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对分类思想的认识不断提升,完成原型内化阶段,使分类作为学生的观念得以逐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复习了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并用分类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梳理,使学生对于分类的方法,从低层次的无意识使用到高层次的有意义建构,实现思维上的飞跃。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认识分类的意义,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制作分类图。2. 解析: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刚刚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但 在思维上,正从直觉经验型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因此教学目标重难点应放在并逐步多角度地认识化学物质的分类从而使其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思想。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节课运用了联想、对比、归纳的方法,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