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竞赛场次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设计合理。 本课主要借助解决“竞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导课时孙老师以北京奥运会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后再出示“4 名选手进行乒乓球竞赛”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解决本问题的两种方法:画图和列表,并让学生体会到这两种方法的简便、直观。接着老师又从本班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有许多人参加时竞赛场次的计算,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去寻找一种更简便、更适合于这种情况的解题方法。于是老师就让学生在“天下难事做于易”的思想的引导下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使学生发现:2 名学生时,只有 1 条线;3 名学生时,增加了 2 条线,1+2=3;4 名学生时,增加了 3 条线,1+2+3=6;5 名学生时,增加了 4条线,1+2+3+4=10;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5 名学生时,竞赛场次为从 1 加到 4;6 名学生时,竞赛场次为从 1 加到 5;以此类推,8 名学生时,竞赛场次为从 1 加到 7,共 28 场竞赛,进而找到此类型题存在的普遍规律。教学设计合理,层层递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逐步发现题中的规律。最后通过计算星星体操表演队 6 分钟通知学生人数的题目进行了巩固和拓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新的熟悉。整堂课都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一次的探究活动都经过了“问题提出——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老师总结”一系列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非常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课堂中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学生多种方法解题。 在学生解决“多名学生进行乒乓球竞赛”和“星星体操队设计的联络方式”的实际问题时,孙老师实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在小组中学会沟通,讨论各自不同的发现,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产生磨擦。通过沟通学生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并培育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汇报时学生出示的多种解题方法也证明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老师语言精炼。 数学老师的课堂语言直接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章法,这就决定了教学语言体系的构建趋向: 精确、简练、有序。本课中孙老师言简意赅,高度精炼,将较难理解的知识娓娓道来,教学事半功倍。另外,孙老师课堂中那种处乱不惊、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