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上)-龙应台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上)-龙应台_第1页
1/8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上)-龙应台_第2页
2/8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上)-龙应台_第3页
3/8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上)-龙应台 主讲人简介: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 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 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 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 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1984 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 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 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 100 版,销售 20 万册,风靡台湾,是 80 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1986 年至 1988 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88 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 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1996 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 内容简介: 生活在现代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全球化的影响,那么到底我们现在的生活“全球化”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可以看看,在我们一天 24 小时的生活中,当我们看杂志的时候,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我们洗头发的时候,我们所用的东西已经慢慢接近西方,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世界上的任何信息。 而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接触西方的商品的时候,其实那里头的内容就代表着它那个文化,以及想要输出来的文化的价值。 在 100 年前,梁启超那个时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还在谈论所谓的西学东渐。在当时中国人的生活里头,西方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刚刚碰到表面。到了 100 年后的今天,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个生活状态。它已经从大门、从窗子、从地下水道、从门缝里头全面地进入。已经从纯粹的思想跟抽象的理论层次,深入渗透到你生活里头,你呼吸的,你眼睛看到的,你的最具体的生活内容之中了,这是我们的生活状况。 如果这个趋势是必然发生的话,那么我们对于全球化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要敞开大门欢迎它?还是对它采取一种抵抗?或者说欢迎的同时心里要有戒备呢?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这个席卷全球的趋势呢?而对于全球化,它已经是一个不可挡的趋势,我们必须有相当深思而且是戒备的态度去面对它。因为如果你没有一个深思戒备的态度去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上)-龙应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