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百日维新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 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戊戌政变,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意义。探究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史料探究变法运动失败的历史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学习,认识其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化的曲折性。 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探讨;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教学课时 1 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第 126--129 页重要知识并记 熟,规范完成导学案内容。2、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课前预习一、百日新政1、1898 年康有为递交了《 》,呼吁光绪帝变法, ,这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1898 年 6 月 11 日,光 绪帝颁布《 》,实行变法,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变法历时 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3、主要内容:政治上,允许官民 ;经济上提倡和奖励 ;军事上军队改用西法训练;文教方面废 ,设立大中小学堂。二、戊戌政变(一)新、旧势力交锋1、背景:新政措施推行损害顽固派利益2、代表人物:旧势力——以 慈禧 为首的顽固派 新势力——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派3、双方举措:(1)顽固派①慈禧解除翁同龢的职务; ② 慈禧控制光绪帝,抓住朝廷 ; ③ 任命亲信荣禄为直 隶总督兼北洋大臣。(2)维新派①指名切责刘坤一、荣禄等守旧官员; ② 任命杨锐、谭嗣同等维新派为军机处章京; ③ 拉拢 。(二)戊戌政变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取消新政;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屠杀“ ”三、戊戌余音1、戊戌变法失败,使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了;2、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传播了西方思想文化,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也促进了 时代的到来。教材助读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1)从背景和条件来看: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的,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