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 2013 高三一轮精品复习《第 15 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 3》教练一体教学案例 2 (2012·福建高考)《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要理解两点:一是《隋都城图》;二是材料的含义。由《隋都城图》可知这是发生在隋朝的事情,A 项始于宋代,故排除;材料主要说明隋朝时都城中坊市界限分明,官府对城市管理严格,不利于商业活动,故 D 项错误,C项正确;B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 C例 3 (2012·江苏高考)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清明上河图》(局部)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审题突破 本题从画面提供的场景入手,解题关键是熟知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 A项在规定区域内设置市,市和坊分开,与图片中打破市坊的界限不符,故排除。 B项草市和 C 项夜市都与图片中白天城市商业的繁荣没有关联,故排除。“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特点——市、坊混在一起,也与图片场景相吻合故选 D 项。答案 D 图片类试题审题中的“四审、三判、二补”(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2)对被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的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命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