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中创设“情境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可以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这可以达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历史学科“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本人认为有以下一些优点: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 如对于某种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起,常常就会推动他们孜孜不倦地去进行钻研,从而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拓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多年来“重理轻文”的影响,特别是现在初中历史已列入升学考试的科目,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要努力提高历史课地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官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如场景的恢弘,人物的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时空的倒置,历史的进程等,都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感的真诚投人,实物、图片、模型等的充分利用,尤其是现在的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有了可能。现代教学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历史场景,最生动、自然、客观地反映历史面貌,能有效地提供信息反馈。如: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考虑到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便在课堂上让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断,并让简要复述几个情节。通过屏幕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学生如身临其境,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便很容易接受了。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