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中地理 地球自转公转共同的地理意义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教学目标:理解太阳高度 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学会利用二分二至日光照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一、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计算1、基 本概念:太阳高度角: ;昼夜状态也可用太阳高度角来表 示:昼半球 h 0,晨昏线 h 0,夜半球 h 0。正午太阳高度角: 。2、完成下列二分二至日分解光照图3、依据以上光照图,填充下列表格节气直射纬度直射点移动轨迹图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AH 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BH 由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递减。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H 达到一年中最大值;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H 达到一年中最 小值。CH 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DH 由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递减。 ACBDABCD 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H 达到一年中最大值;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H 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 空间分布规律(维度分布规律)(1)春、秋分日:(2)夏至日:(3)冬至日:2、 时间分布规律:(季节分布规律)(1)夏至日(2)冬至日4、正午太阳高度计算:① 公式法:原理——距离直射点越近,H 越大;差多远,小多少 H=__________________。② 图示法:学生练习:计算本地(40°N)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课堂练习:北京(北纬 40 度,东经 116 度)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 10):将太阳能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回答 1~2 题:1.这位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装在玻璃箱中的用意是:( )A.防风 B.防沙尘 C.保温 D.防水漏2.12 月 22 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 α 为( )A.23 26˚΄ B.46 24˚΄ C.66 34˚΄ D.63 26˚΄7、读右侧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角②的度数是__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2)当太阳直射点在 F 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当太阳直射点在 H 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A.3 月 21 日前后B.6 月 22 日 前后C.9 月 23 日前后D.12 月 22 日 前后(3)当太阳直射点由 E 移至 F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