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贺兰县第四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中数学 间接证明 反证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2-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3. 教学难点: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4.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5.教学设想:利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第三步所称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所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定义、定理或已知条件、已证不等式,以及与临时假定矛盾等各种情况。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 n 个/至多有(n 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2)、例子例 1、求证:2 不是有理数例 2、已知0 ba,求证:nnba (Nn 且1n)1例 3、设233ba,求证.2 ba证明:假设2 ba,则有ba 2,从而 .2)1(68126,61282233323bbbbabbba 因为22)1(62b,所以233 ba,这与题设条件233ba矛盾,所以,原不等式2 ba成立。例 4、设二次函数qpxxxf2)(,求证:)3(,)2(,)1(fff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21.证明:假设)3(,)2(,)1(fff都小于 21,则 .2)3()2(2)1(fff (1) 另一方面,由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有 2)39()24(2)1()3()2(2)1()3()2(2)1(qpqpqpffffff (2) (1)、(2)两式的结果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来的结论正确。注意:诸如本例中的问题,当要证明几个代数式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某个不等式时,通常采用反证法进行。议一议:一般来说,利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第三步所称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所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定义、定理或已知条件、已证不等式,以及与临时假定矛盾等各种情况。试根据上述两例,讨论寻找矛盾的手段、方法有什么特点?例 5、设 0 < a, b, c < 1,求证:(1 a)b, (1 b)c, (1 c)a,不可能同时大于 41 证:设(1 a)b > 41, (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