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一、教材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 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三、教学重点难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重点)2、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难点)四、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五、教学方法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对世界观的内涵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解学生知道哪些中外哲学家及其哲学观点;搜集现实生活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图片、漫画和故事。学生准备:初步了解世界观的知识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汇集中外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及现实生活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实例。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我们来看看,根据我们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分析一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能这样区分的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标准是什么?(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