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教学内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题,正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明确生活的意义,真正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所以,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1)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2)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运用:(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2)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的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三、教学重难点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3、理解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四、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哲学常识的大多数内容,基本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了解了古今中外大量典型人物的事例,所以,应该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本知识。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有所思考,由于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起关键作用。在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折页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涌现了大批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特点的先进模范人物,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身边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