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中语文 3.2 拿来主义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中语文 3.2 拿来主义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_第1页
1/5
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中语文 3.2 拿来主义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_第2页
2/5
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中语文 3.2 拿来主义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_第3页
3/5
《拿来主义》课前预习学案一、 预习目标扫除字词障碍,结合背景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二、预习内容1、积累字词shàng ( ) gēng zhì lìn sè ( )礼( )往来 自诩 残( )冷( ) ( )( ) 譬 如 ( ) ( )( ) bó càn ( ) cuì ( )脑 髓 徘 徊 ( )然大怒 ( )头 蹩 进 国( ) 倘 使 2、了解背景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最初发表在 6 月 7 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 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3 通读全文,思考: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写作本文的?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2)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3)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2、能力目标:(1)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提高论说文阅读和写作能力;(2)把握并学习先破后立的文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高中语文 3.2 拿来主义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