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第二专题 执子之手 长 亭 送 别【情境创设】关于离别,古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比如,江淹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叔同《送别》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还有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离别时满眼的黄花在西风中片片凋零,场景凄清,离人泪涟涟,这就是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以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给我们创设的一个离别情境。它让宝黛二人也为之动容,“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长亭送别,感受一下其中的美丽。【问题探讨】1. 按照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用四字小标题概括《长亭送别》这折戏,并分析莺莺的感情变化。2.朗诵【端正好】,看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 3.赏析【滚绣球】,思考: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4.诵读【叨叨令】,思考:这支曲子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何艺术效果?5.在【朝天子】这一曲中哪个字概括了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依恋与无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又用了什么修辞? 6.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17.体会《西厢记》的语言特色。【课堂总结】本文的主题是歌颂真诚的爱情,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总之,《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她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