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 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 80、81 页。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 3 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老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沟通等学习品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 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共有 94 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 20 个头,54 条腿,鸡兔个有几只? 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想) 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 2、小组合作沟通。 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