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自主学案】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 型细菌:菌落 ,菌体 夹膜, 毒性;R 型细菌:菌落 ,菌体 夹膜, 毒性。2.实验过程:(1)格里菲思转化实验过程:① S 型菌注射小鼠→ ,从小鼠体内分离出 S 型活细菌;② R型菌注射小鼠→ ;③加热杀死 S 型菌注射小鼠→ ;④加热杀死 S 型菌+R 型菌注射小鼠→ 。结论: 。(2)艾弗里转化实验过程:发现构成 S 型活菌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中,是 使球菌的致病性发生了转化。结论: 。(即: 是遗传物质, 不是遗传物质)思考:如果把 S 型活细菌的 DNA 提取后,与活的 R 型细菌混合,再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否在小鼠体内得到 S 型细菌?3.1952 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从而大量繁殖。过程:①用 35S 和 32P的培养基培养 ,再用细菌培养 ;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检测。结论: 。 4.在“DNA 的粗提取”实验中,在鸡血中加入柠檬酸钠的作用是 。DNA 在浓度为 0.14mol/L 的 NaCl 溶液中溶解度最小,可使 DNA 析出。利用 DNA 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某些物质能溶于酒精的特性,可以用体积分数为 将 DNA 与蛋白质进一步地分离。鉴定 DNA 的试剂是 ,条件是沸水浴,现象是变蓝。思考:能同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 吗?为什么?【典题精析】重点一:三大实验的应用例 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①S 型菌的 DNA 十 DNA 酶→加入 R 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 型菌的 DNA 十 DNA 酶→加入 S 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④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解析:①中 S 型菌 DNA 已被 DNA 酶分解,小鼠存活;②中可完成细胞的转化,小鼠死亡;③④高温加热后,细菌被杀灭,小鼠存活。答案:D重点二:实验所使用的元素标记问题例 2.如果用 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让其侵染细菌...